English

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环境容量

1999-12-08 来源:光明日报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傅秀堂 我有话说

国务院根据三峡工程移民的实践,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移民政策,积极鼓励更多的移民外迁安置。这是从库区实际出发,做好农村移民安置工作的有力措施。笔者参与三峡工程论证和移民安置规划多年,深刻感受到这一重大举措的深远意义。

三峡工程水库淹没人口84.75万人,其中农村人口34.87万人,规划农村生产安置人口将达40.5万人。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难点在农村,因此,需要对农村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。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的生产力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,它主要和本地区幅员面积、气候条件、生物资源、矿产资源、经济发展水平、生活条件、人口数量有关,此外社会制度、法律完善程度、道德水准、观念、习惯以及环境意识也有影响。环境容量是个变量,可分为现实容量和潜在容量。

早在80年代中后期,国家就组织移民专家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进行了论证,加拿大扬子江联合公司也于同期参与了论证,分别提出了三峡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论证报告。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论证报告,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,对淹没实物指标进行了复核,共同协商选定了安置区,并对安置区1.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料进行了航片解译核实,对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,从而为环境容量分析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。在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阶段,三峡库区移民安置“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上,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二、三产业。就全库而言,大体农业安置占60%,非农业安置(乡镇企业和二、三产业)占40%”。“根据当地政府和移民自身的意愿,移民可就近安置,不出县,绝大部分不出乡”。在三峡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分县移民安置规划时,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、地区经济发展状况、移民意愿、移民与安置地居民融合等情况的基础上,规划人员和地方政府共同查勘、调查、分析确定三峡库区各县移民安置区的幅员面积为5769平方公里,为论证期间安置区幅员面积47%,涉及20个县(区)中的245个乡镇,1857个村。在此范围内,经容量分析和预测,通过开垦宜耕荒地、改造低产田、有偿调整责任田等方式,可用于安置移民的耕园地28.20万亩,可容纳移民21.57万人,人均耕园地1.31亩;再加上养殖业安置0.64万人,二三产业安置9.13万人,工程防护可减少安置2.45万人,其他方式(如投亲靠友、自谋职业等)安置1.62万人,合计35.41万人。其余8.27万人需外迁安置,主要是秭归、巴东、巫山、奉节、云阳、忠县、开县等七县移民。与可行性研究相比,分县移民安置规划大农业安置占56.1%,减少了3.9%;二三产业安置占23.5%,减少了16.5%;外迁安置达到20.4%。这一调整是对移民规划的优化和完善,是对移民安置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。

今年,湖北省、重庆市贯彻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精神,将分县规划中外迁移民的数量,由8.27万人增加到12.5万人。根据国务院的安排,重庆市库区将有7万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。这是使移民生产生活达到和超过原有水平,维护库区良好的生态环境,促进库区可持续发展的良策。

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,衣食之源。农村移民以土为本、以农安置是一条最为可靠的途径。在移民安置过程中,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资源优势,发展一批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来安置部分移民,有一定的可行性。但即便如此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也较大,在项目选择时要慎重研究。由于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。而三峡库区的二三产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,绝大多数经济效益差,亏损严重。受淹企业在搬迁中要实行结构调整,许多企业要破产或关闭,原有职工再就业都十分困难,难以再容纳和吸收农村劳动力。为了维护库区社会的长治久安,也是对移民负责,对原规划二三产业安置的农村移民,相当一部分改为外迁农业安置是必要的,也是稳妥的。

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可持续发展。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《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》,采取了“封山育林、退耕还林”措施。三峡库区以丘陵、山地为主,后备宜农土地资源有限。三峡水库蓄水后,由于浸泡、水位升降变化以及风浪作用,可能使原来一部分崩塌、滑坡体失稳,并可诱发一些新的滑坡。这些不稳定岩体上的部分已开垦耕地和林地,随着滑坡体崩塌会遭到破坏,造成土地资源的损失。因此,安置区人口不能超过环境容量的限值,否则,开发过度必然导致环境退化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是十分正确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